“把”字句的教学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把字句 对外汉语教学 “把”字句的教学

“把”字句的教学

2024-07-11 02:5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50】“把”字句的教学

 

【实战问题】

想一想,讲解“把”字句时,下列哪些做法是可行的?

A.利用动作法展示“把”字句的位移义,如表演“请你把书交给老师”“我把书放到桌子上了”等。

B.利用发现式教学法让学生自己去总结规律。

C.使用句型转换法,用一般的主动宾句式引出“把”字句,如用“我打了他”引出“我把他打了”。

D.利用大家熟悉的情景引出“把”字句。

E.使用演绎法,先给出句型和运用规则,再结合课文举例讲解。

F.其他_____________________

 

【观点碰撞】

讲典型“把”字句,不进行句型转换

何一薇:不使用B和C的方法。因为“把”字句的结构、语义都较为复杂,学生很难通过自我探索总结出规律。且不说很多主动宾句式不能转换成“把”字句,就是转换成“把”字句,会有意义上的差别,所以也不主张采用C方法。我觉得教“把”字句的首例可以是“我把书放到桌子上了”,这是个强制性“把”字句,它的意思不用“把”字句很难用其他句式表达。崔永华曾对留学生的3733个“把”字短语进行研究,发现“把……放在/到……”短语中,出现频率最高,成功率也是最高的,也就是说,“把”字句并非高不可攀。因此,崔永华认为可以从“把书放到桌子上了”这一类习得容易、含义具体的格式开始,在有了一定基础后,再扩展到其他词语和结构。利用大家熟悉的情景反复使用“把”字句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如学做中国菜“西红柿炒鸡蛋”:把西红柿洗干净、把西红柿切成块儿、把鸡蛋打进碗里、把鸡蛋搅拌均匀……

蒋楠:“把”字句的教学一直是个备受关注的问题。但研究数据显示,即使中高级水平的学生,使用“把”字句的频率仍不是很高。“把”字句的难点并不在结构,而在使用。本人的做法是只讲典型“把”字句,常用“把”字句。让学生了解汉语中有这么一种典型的句子,不要求讲完马上会用。不使用句型转换的方法,该方法起初使用过,但容易使学生感到困惑,觉得似乎很多汉语的句子都能转化为“把”字句,不能突出“把”字句的语义、语用特点。但一旦学习了“把”字句后,教师的课堂用语,作业中的指示等等要做出相应调整,该使用“把”字句时,一定要使用。通过各种不同方式进行复现,强化。

卡片法

熊晨晨:学生初步掌握“把”字句后,教师可做两组汉字卡片,一组是人物,如“你”、“我”、“小明”,第二组是动作,如“打”、“夸奖”、“送书”,让学生抽签,用“把”字句将两组词连成完整的句子。

动作法

张思:我是用教室里的实物演示来讲的,比如,让学生搬椅子、放手机和书本、贴照片等等,一边动作演示,一边引导学生描述。

语际对比法

钱钦:我对“把”字句的处理方法比较特殊,用英文句型“have sth. done”做类比。例如I had my hair cut short可以类比为“我把头发剪短了”。实践证明,学生很容易就掌握了,因为在英语中存在与“把”字句类似的思维方式。

孙岩:我记得以前听过北语姜丽萍老师的课,她举了一个讲解“把”字句的例子。她带了一盒巧克力去教室,给学生布置了吃巧克力的任务,从把盒子打开到吃到巧克力用了一系列的把字句。我觉得这样用具体情境来理解使用把字句的方法有趣、有效,很容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理论广角】

发现式教学法

    发现式教学法又称问题教学法。它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J.S. Bruner于20世纪50年代首先提出的, 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主动获取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Bruner(1966)认为学习、了解一般原则固然重要,但尤为重要的是发展一种态度,即探索新情境的态度,做出假设,推测关系,并应用自己的能力,以解决新问题或发现新事物的态度。该教学法认为教师应当通过演示、提问等手段引导学习者像科学家发现真理那样去发现知识,从而培养他们进行探究和创造的能力。

蒋利等(2005)指出发现式教学法有四个优点:①提高学生对知识的保持程度。②教学中提供了便于学生解决问题的信息,可增加学生的智慧潜能;③使外部奖励向内部动机转移。比起直接给予学习者某一概念或原则的分析性描述,通过发现例子之间的关系而学习这一概念或原则更能激发学习者的积极性;④使学生获得解决问题的技能。在汉语课堂中,发现式教学法的优势在相对简单的语法点的讲解中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比如,在讲解否定词“不”和动词的前后位置时,教师可以在黑板上写出若干否定句,并引导学习者自主发现“不”和句中动词的前后位置,学习者对依靠自身能力而获得的知识会有更加深刻的记忆。

丁安琪等(2012)根据发现式教学法,以“吗”结尾的是非问句为例对汉语教材的编写提出建议。她们所设计的教学环节有呈现语法材料,发现语法规则;机械或半机械的操练和有意义的交际任务活动三个方面。在呈现语法材料,发现语法规则阶段,为学生提供典型的语法材料,让学生根据这些归纳出语法规则。例如:

Look at the two sentences and check the two correct explanations.

我是王玉。     你是王玉吗?

安娜是美国人。 安娜是美国人吗?

他姓王。       他姓王吗?

 

² 1.吗is used at the end of a question.

² 2.吗is used to form a yes-no question.

² 3.The word order in a sentence ending with 吗 is NOT the same as that in a sentence.

通过呈现语法材料的方式,学习者可以很快发现“吗”字句的两个特点:1.形成问句;2.该句为是非问句。同时通过对第三个选项的否定,学习者可得出“吗”字句的第三个特点:该是非问句的语序与陈述句相同。这样,语法规则由学习者自主发现,学习者对语法规则的记忆将会更加深刻。

然而,发现式教学法也有其缺点:第一,发现式教学法在一定程度上夸大了学习者的学习能力,真正能够用发现法学习的只是少数学习者;第二,发现式教学法耗时长,不宜用于在短时间内需向学生传授一定数量知识和技能的集体教学活动;第三,发现式教学法过于灵活,对教师知识素养和教学机智、技巧、耐心等要求教高,一般教师很难掌握。

 

【延伸阅读】

1. 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第164-165页“发现学习”).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 丁安琪,景黎黎.对外汉语教材发现式语法编排模式探索.第十届国际汉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选,万卷出版公司、北方联合出版传媒集团.2012.

3. 冯生尧.发现学习模式的历史透视与评价.教学研究,1998(3).

4. 蒋利,王学成.发现式教学与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自主性学习能力的培养.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6).

5. 邵菁、金立鑫.《认知功能教学法》,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7.

6. Dincer, A., Yesilyurt, S., & Takkac, M. (2012). The Effects of Autonomy-Supportive Climates on EFL Learner's Engagement, Achievement and Competence in English Speaking Classrooms, Procedia - 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 Volume 46, 2012,3890-3894.

7. Ismail, N., & Yusof, M. A. (2012). Using Language Learning Contracts as a Strategy to Promote Learner Autonomy among ESL Learners, Procedia - 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 Volume 66, 472-480.

8.Najeeb, S.R. (2013). Learner Autonomy in Language Learning, Procedia - 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 Volume 70, 1238-1242.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